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形式分为:
1、全预制装配式结构
2、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
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能力。
扩展资料: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技术在保证整体结构安全性、整体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连接构造。降低施丁中不确定性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目前.我国预制构件的连接方法主要采用套筒灌浆与浆锚连接两种,开发工艺简单、性能可靠的新型连接方式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的需要。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构件在设计方面,遵循受力合理、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原则。在满足不同地域对不同户型的需求的同时,建筑结构设计尽量通用化、模块化、规范化,以便实现构件制作的通用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配式结构是指构件在加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通过机械吊装一定的连接手段,把零散的预制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结构。其优点是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现实建筑节能和结构性能方面的效率,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等条件的要求,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实现绿色 发展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装配式结构中结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较好且研究与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体系。
目前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我国多层建筑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与其他结构相比,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耐久性好、结构刚度大而且造价相对低廉,是现阶段发展住宅产业化的首选。其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标准化、部品化、生产工业化等特点,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及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要求一致,因此是我国推进住宅产业化理想的住宅建筑体系。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和应用现状
欧洲早在17世纪时就开始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当时人力的不足,促使欧洲更加进一步的探索并研究建筑工业化模式。西方国家一直在不断地推广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方式,并且在这些方面累积了大量的经验,还制定了一系列预制混凝土工程应用和规范,对推动预制混凝土在全世界的应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大力推广预制混凝土结构,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被成功地应用于除住宅以外的工业、文化、体育建筑等多个领域。美国有一种可以活动的住宅,每个住宅单位就像一个大拖车,只要一辆专车把它拉到现场,然后用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将预埋好的各种管线连接起来就能使用了。
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经历了由初步认识和了解到快速发展的两个时期。如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绿色环保的倡导下正迎来新的高潮在政策方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4年1月1日,国办发[2013]1号)文件中,要求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推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结构,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应用进程。在规范标准方面,201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颁布的第310号公告中批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为行业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近几年从全国来看,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建筑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住宅产业得到了全面提升,工业化进程快速增长,但是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
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前景
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预制混凝土构件以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在工厂制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就使得现场的湿作业大幅度减少,不仅养护的时间相应减少,而且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也较小,施工方便快捷,可以明显缩短工期,从而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与现浇混凝土相比,在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工厂的模具和生产设配可以反复利用,可以降低模板消耗,还有利环保,省时省力,可大大节约资源和费用。
有利于改善现场的施工环境,堆放在工地上的垃圾也大量减少,从而降低环境的污染,并且,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的连接可以控制噪声,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
3.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存在的问题
3.2.1 技术标准滞后
纵观发达国家的产业化发展历程,标准对产业的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了住宅成品与部品的质量,有效地促进了住宅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目前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备,特别是缺乏系列的评价标准。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验收评定等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
3.2.2 建造成本偏高
目前装配式住宅的建造成本比传统方式成本高500元/m2左右。原因有: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规模效益无法体现;同时,工业化生产属生产企业,构件工业化生产产品要交纳17%的增值税,增加了生产成本;建设管理体制也是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3.2.3 建筑设计与深化设计脱节
建筑设计一般仍由传统的设计院按非装配式结构进行建筑、结构和设备设计。承建商需要按装配要求进行二次设计,因原设计基本未考虑装配要求,其间还需要协调原设计根据装配工艺要求进行协商变更,浪费大量管理资源和时间,变更后的设计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
3.2.4 未形成规模效益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在于工业化大生产,我国目前现存的结构体系众多,各个结构体系之间差异大,构配件无法通用。因此,若项目体量不大,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无法发挥社会化大生产的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