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南郊曹古寺村的部分村民被政府安置到这里居住。
衣橱、衣物、婚纱照,村民们的储藏室都塞满了。
核心提示
对于农民工来说,集装箱房就是他们的家,但对于郑州市南郊草谷寺村的村民来说,集装箱房只是一个过渡。 集装箱房里有东西。 他们是一群住在集装箱房里的千万富翁。
集装箱房屋厂老板郑明杰的这一天,更能体现目前郑州周边集装箱房屋的火爆程度。
住在集装箱里的千万富翁
“这还是家吗?你干什么!”
拆迁安置房是个集装箱,村民有点恼火
“轰——”又一列高铁呼啸而过,地面震动。 李爱玲停下脚步,把洗了一半的菜扔到一边,“这还是家吗?怎么回事!” 她起身,恨恨地掀开竹帘。 进入房子,让自来水奔涌。
四个月前,李爱玲的家未能阻挡城市扩张的脚步。 “四层,2000多平方米,贷款30万多刚建的,住不到一年,就拆了,政府赔偿了50万多,还要按照楼房分配每户面积90平方米。” 李爱玲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但她对政府安排的集装箱式过渡房“不太感冒”,觉得完整的时候,最可怜的还是孩子。
李爱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9岁,上小学三年级,小儿子6岁,上一年级。 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小家伙很新奇,在一排30多间集装箱房里跑来跑去,全都住在他的村子里。 以前有院子,孩子放学就被父母逼着在家写作业,而现在,没有院子,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除了高速的轰鸣声栏杆上,地上的灰尘也是铺天盖地,以前家里养的鸡狗也没有笔在身边跑来跑去,“孩子们晚上睡不好,放学回家也没地方读书。那天,所以他们必须想办法。” 李爱玲说。
和6月份搬进集装箱房的李爱玲一样,草谷寺村还有其他几十位村民。 他们都是因为没有建过渡房,被政府安置在这里的。 “6块钱一天,政府出钱,我们不管,但是太小了,只有一个房间一个人,我们家四口人,一个厨房,一个杂物,还有一个是吃饭的,全家人只能睡一个房间……”李爱玲的岳父说。
昨日上午9点,《大河日报》送达。 因为集装箱房上没有编号,送报纸的出版商只好挨家挨户打电话:“大河报,大河报来了”。 6间集装箱房的门相继打开,何主人拿着报纸开始坐在门前晒太阳看报纸。
路虎,霸气驻足
记者上门拍照时,村民不屑地说
“有资产上千万”
卖胡辣汤的常果有些心痛。 这位来自开封祁县的中年男子,在草姑寺中街卖早餐已经8年了。 随着村民房屋的拆迁,他也搬了自己的小店。 到了集装箱房,生意却一落千丈。 “以前村里外地人多,胡辣汤一天能卖100多碗,现在50碗都卖不出去。你看,都快中午了,还有还剩半锅呢。” 常果的三个孩子都上草姑寺小学,常果一家五口租了一间集装箱房住。 如果你不住在里面,我不认为这很糟糕。”
中午,伴随着孩子们放学玩耍的声音,集装箱房变得热闹起来,一排汽车井然有序地停在路边。 但住在里面的人不一般,有的赔了几百万,也有很多是做建筑生意的,有的资产上千万。” 见记者拍照,一位村民不屑地解释道。
另一个集装箱房屋被放置在施工现场。
做集装箱房的厂家老板一个上午不停地打电话。
集装箱房屋租售业务蓬勃发展
为什么睡在上铺的弟弟抬不起头?
由于集装箱房屋高度有限,运输方便
10月21日,家住北环的郑明杰天刚亮就醒了。 坐上帕萨特,郑明杰开往郑州南郊南曹荒郊野外。 他在那里有一家彩钢厂。 这家占地2亩的小厂,没有宽阔的厂房,也没有宏伟的大门,更像是一个农家小院。 但郑明杰固执地认为,他做出来的东西会代表一种趋势。
郑明杰的工厂专门生产住宅集装箱。 他购买钢材、门窗和泡沫板,将它们切割、焊接并组装成一个容器。 然后他粘贴地板,设置电路,安装锁。 一个完整的容器 活的容器就制作完成了。
郑明杰首先带着记者来到了焊接车间。 以钢材为骨架,彩钢板为墙体,内含保温材料。 “隔热材料主要是玻璃纤维棉,具有隔热效果,不易着火。”
从焊接厂房出来,旁边一个已经组装好的集装箱房正在装修,铺地砖,安装线路、插座、开关、门窗、门锁。 “六个工人一天可以做两栋这样的集装箱房。”郑明杰说。
“你知道小孩子爱玩的魔方吗?我就是从中受到启发的。” 郑明杰笑着说,这种集装箱房可以自由拼接,也可以叠在一起,可以叠两层。 空调可以自己安装,一般大功率的电器和线路都能承受。 如果有漏电,开关会自动跳闸。
集装箱房屋一般长6米,宽3米,高3米。 “主要是为了运输,如果再高一点,再长一点,就不好装了。” 郑明杰告诉记者,很多农民工都说集装箱太低了。 上铺不正的问题就这样解释了。
从去年到现在,已售出1600台
做集装箱房的厂主说,
我想捐两栋房子给无家可归的人
整个上午,郑明杰的电话几乎没停过,有联系要货的,有自己打电话联系下午送货的车辆。 中午饭是在集装箱房的食堂吃的,面是舀的。 “我们工人包吃住,包吃住都在集装箱房里。”郑明杰告诉记者。
“这房子现在卖得很好!” 郑明杰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 他告诉记者,自去年开业以来,他已经卖出了1600多套集装箱房。 现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业务,买卖集装箱房。
下午2点40分,五辆货车开进厂区,排成一列。 买家在已经做好的10多个集装箱房中挑选了5个,准备装上卡车。 集装箱房的四个角被起重机的铁索吊起。 这个重达3吨的大家伙,不到两分钟就被搬上了卡车。
房屋按照集装箱规格制造,非常适合运输。 普通货车即可运输,路面无超高超宽现象。 “说走就走。”郑明杰说道。
正在运送和安装中,五个集装箱即将成为郑州经济开发区一处建筑工地的办公和宿舍。
忙碌了一天到晚上,郑明杰在街上买了些小菜,从后备箱里拿出两瓶白酒。 “上班族累了一天,喝一杯解乏。” 出来的郑明杰有个人感觉,“我准备拿出两间集装箱房,免费送给那些没有土地的人集装箱房设计图,我知道没有房子住不好。”
在人们高速奔向美好未来的当下,虽然集装箱房不是一个方向,但却是一个现实。
按理说公有理,婆婆有理。 集装箱房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聆听专家学者的声音。 当然,也有必要听听传播学院的教授们对我们的大型体验报告的肯定。 :“沾有泥土味,但香”。
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宋修奇:
考察后发现集装箱房对流动人口来说非常实用
集装箱房不是郑州的专利。 今年9月初,由24个集装箱组成的“集装箱酒店”落户烟台朱雀山旅游度假区。 “旅馆”造价150万元,产于青岛。 早在2011年,青岛恒丰物流有限公司就利用集装箱房在珠海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了36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在青岛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集装箱房研发中心. 这些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逐渐成为促进集装箱房屋建设和发展的示范工程。
早在2010年,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青岛市农工党委主席宋修奇就注意到了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住着舒服吗? 有安全隐患吗? 合规吗? 带着疑惑,宋修齐开始了近两年的调研。 他专门到南方考察深圳等地的情况,还去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调查结果令他震惊。
“集装箱房屋在西方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概念。” 宋秀琪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西方一些国家,酒店、工厂、会议室甚至学校都在使用集装箱房,而且越用越多。 他们普遍认为,集装箱房屋安全、方便、节能、环保,是一种很好的居住方式。
考察回来后,宋修齐特地找了一间集装箱房,在青岛郊区盖了一栋三层的集装箱房,用来办公和住宿。 他亲自参与体验,更加认可这种生活方式。 2011年,在山东省两会上,宋秀琪提交了《关于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推进集装箱房屋建设的意见》。
宋秀琪认为,解决城镇弱势群体住房困难是重大民生工程。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力度,为城市弱势群体建设了大量保障性住房,但总体上仍是“杯水车薪”。 、对于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城市拆迁户等群体来说,住房需求难以满足。 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群体的住房困难,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集装箱房屋的出现,为我们快速建造一批适合各类特殊人群的保障性住房提供了条件。
“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对一些特殊群体来说是不现实的。” 宋秀琪告诉记者,一些低收入人群住不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有一些农民工因工作不稳定而四处流浪。 漂泊不定,他们需要的是便宜的房子,而集装箱房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集装箱房至少比住在桥下好一百倍。” 宋秀琪认为,相比露宿街头和一些脏乱差的地方,推广集装箱房是满足流动人口的一种特殊方式。 目前,在集装箱房屋方面,青岛已经形成了从集装箱回收到集装箱房屋装修、安装、搬迁、租赁、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住集装箱房子丢人吗?不,这是误会!” 宋秀琪认为,集装箱房方便安全,装修可塑性强,非常适合居住。 一位农民工曾给宋修奇打电话表达感谢。 他说他以前一个人出去打工。 住进集装箱房后,他带着老婆孩子。 一家三口住在干净卫生的集装箱房里,非常幸福。
然而,集装箱房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遇到了困难。 作为企业,如果你有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就可以在上面放置一个集装箱房。 如果要经营住宿、办公等集装箱房设计图,需要通过规划审批。 作为个人,如果要出租或购买集装箱房屋作为公寓,首先要取得一定的土地使用权,并获得有关部门的规划批准,否则就是违法建设。 以个人名义取得土地使用权并获得规划审批,在目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宋秀琪认为,集装箱房屋建设才刚刚起步,政府要从关注民生、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角度出发,推动集装箱房屋建设快速发展。 在2011年山东省两会上,他建议山东省政府出台土地使用、规划审批等优惠政策,按照政府程序建设廉租住房,鼓励建设和使用单位利用部分短期闲置土地进行开发,建造各种集装箱房供不同人群居住和使用。 一旦闲置土地被重新开发利用,利用集装箱房屋易搬迁的优势,搬迁到其他地方,不仅可以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解决特殊人群的住房困难。
郑州是一座流动人口众多的城市。 宋秀琪认为,在郑州推广集装箱房更有意义。 他认为,郑州市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规定,规范集装箱房屋的审批、建设、施工、验收和使用,将集装箱房屋建设纳入各类住宅建设的统一规划,在全国试点建设。先说各个地方。 然后逐步推广。
在很多农民工眼里,它快捷、便宜、实用。
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
这份报告闻起来像泥土,
但香
除了专家学者对容器的是非判断,新闻学院的教授们也对大河报的这组经验报道给予了肯定。 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在大河报官方微博评论:记者体验集装箱房农民工同住同食,感受局促空间中的矛盾与温暖,捕捉贫困生活中的琐碎与坚韧,抓住底层人民的焦虑与期盼,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深居城市的真实写照。 这种践行“走、改、改”理念的报告,土味十足,却香香四溢。
田丰绍,博士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学士:
集装箱房不能替代廉租房
对于集装箱房屋的现状,田丰绍博士。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博士持不同观点。
田凤绍曾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状况进行过调查。 他告诉大河报,流动人口过去常常露宿街头或住在桥下。 集装箱房的出现,确实满足了这些人的居住需求。 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对住房问题的一种讽刺”。 集装箱房屋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毕竟是一种临时住所,满足临时居住的需要。 集装箱房在国外确实有很多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的集装箱房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体验,而不是长期居住。
“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可以压低廉租房价格或提供更多帮助,但集装箱房不行。” 田凤绍说,确实有很多人因为贫困或需要不断迁移而得不到住房。 因为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不够便宜。 对于太贫困的群体,政府可以提供住房补贴,甚至免费提供廉租住房; 对于需要不断迁移的群体,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更便宜的租赁服务,让他们安居乐业。 起床。 这也是政府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是集装箱房屋社会发展所不能替代的。
“廉租房无可替代!” 田丰绍并不看好集装箱房的发展。 他认为,在当前短期内无法建立全覆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妨对集装箱房采取“观望”的态度,不禁止也不提倡,制定根据集装箱房屋的发展适时出台政策。
不过,田丰绍非常看好集装箱房在办公、仓储、野外勘探、拆迁安置房、活动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他认为,集装箱房屋的优势将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张铭锁导演:
集装箱房屋作为住房无法提供居家安全感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以集装箱房屋作为住所,有损尊严。 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认为,郑州现在正处于大拆大建阶段,租金暴涨,低收入群体难以支付高额租金。 集装箱房一个月只要300元。 这个价格,想在城中村租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许多人转向简单的房屋,例如集装箱房屋。 集装箱房可以暂时满足他们的居住需求,但由于设施不完善、政策没有保障,这种居住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这种方式是暂时的,不能给人们提供居家的心理安全感。” 张明锁说,这种居住方式不利于家庭生活,不适合长期居住。
张明锁认为,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从根本上还是需要提供更多的廉租房。 例如,建造更多的廉租房,降低物价,或增加他们的就业收入和最低工资保障。
“如果支持集装箱房的发展,未来城市可能会形成贫民窟。” 张铭锁表示,集装箱房作为住房不值得提倡,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比集装箱房更好的住房,“让低收入群体有尊严地生活”。 (大河报 策划:社会新闻部 执行:记者朱长振朱建豪、实习生李梦龙文、记者李康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