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闵欣怡同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时时以《江岸区“两型好少年”行为指导规范》来要求自己,学校每次组织校外活动,她总会细心地准备一个方便袋,提醒同学们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闵欣怡在科学课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水的PH值、磷含量等水质检测,并对学校垃圾的分类情况、食品包装袋等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2、杨岚雅同学很小就养成了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好习惯。她和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挨家挨户宣传节约资源的好处,并用收集的废旧电池、旧报纸换来的零花钱,买了10颗小树苗,她将小树种在社区的绿地里,每天和小树一起快乐成长。杨岚雅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江滩的模型,再现了长江二桥和江滩美丽景色。
3、梁爽同学对待“节约资源”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正将它付诸于行动上,将它变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忽略,不视而不见任何一件小事,不管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她都将两型牢记于心。她号召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要争做两型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她更是努力的在同学们中作出表率:节约、利用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不让‘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人们的眼泪’变成现实!
4、彭可昕同学是位善于于废物利用的小能手,她把各种广告纸折成一个个盒子用来装小垃圾,用废饮料瓶做成笔筒,既环保,又美化了家庭环境。彭可昕还把自己不能穿的衣服收在一起,积累多了捐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既献爱心,又发挥了闲置衣物的作用。过早,她从不使用一次性碗筷,到超市购物她从不使用塑料袋。她和爸爸一起,在院子里开辟出一片绿地种花养草,用积攒的冰棍木棒拼成小船,用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做成“时装裙”,摆放在小区内展览,既宣传了环保,也避免了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5、唐潮同学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创造的好少年,他利用武汉夏季长,光照多等特点,设计了一个集太阳能发电,地面清扫和垃圾封闭为一体的清洁能源车模型。看到马路上汽车经过时留下的“黑尾巴”,唐潮想要是改技术,用氢气作燃料,这样干净卫生。他将马路上的落叶做成漂亮的书签,并告诉同学们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如果地球上有足够多的植被,就不会面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恶劣变化的现象。
6、李佳芮同学家住百步亭花园社区龙庭小区一名小小楼栋长,在她的生活中从来都不会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李佳芮见小区楼道的灯一直开着太浪费电,她建议物业公司把小区的灯改为声控开关,有人就亮、无人就熄。没想到,物业公司的叔叔们真的采纳了小佳芮的建议,把小区的灯换成声控开关,既节约了电能,又不妨碍照明。作为“小小楼栋长”李佳芮还经常邀请楼栋里的小伙伴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她说“社区是我们的家,关怀靠大家”。
7、蒋亦涵同学居住在二七街的一个老社区,每天他都坚持每天记载家庭的用水用电情况,如果数字有所增加他就会提醒家庭成员要节约用水电。蒋亦涵居住的二七片一带水污染比较严重,他主动和社区的小伙伴们一起到深入到附近的社区开展居民用水资源调查,他将掌握和记录的情况和数据专门制作一期节能环保报,张贴在社区,供居民们学习参考,并号召大家节约用水,珍惜资源,为此武汉电视台还对蒋亦涵同学进行了专访,他却说这是一个小小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8、胡泽贤同学不仅是家庭的节约监督者,还是班级节约的小模范,还是社区的“两型社会”小公民。每天放学,胡泽贤坚持做到最后一个走,他会把教室的灯全部关好后放心的离开。在家里,他号召全家成员:节约第一,并把这个宣言写成条幅,挂在门上,时刻提醒全家人。在爸爸的帮助下,他将家里闲置的小灯泡、发光管、旧电池、短电线等物品做成了一个小手电筒,用它送送客人、照一下明,还真管用。
9、吴妍莹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对“两型”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学校里她主动建议班级开展环保主题班队会,班会上她将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小窍门为同学们演示和讲解;回到家中,她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请到一起,在家里开展“全家老少齐行动,创建两型好家庭”的活动,并且坚持每天步行到学校,不座爸爸的小汽车,她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为小汽车节油,更重要是可以减少汽车排放对环保的污染”。
10、龚兆然同学坚持使用自带的筷子长达6年之久,同学们在他的倡导下都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使用环保布袋;当龚兆然在网上了解到:如果关电视机不拔电源,1台电视机每天待机12小时,一年下来,武汉200多万户的浪费会是个天文数字的情况后,他主动给武汉市市长写信,向全市人民发起:看完电视随手拔掉电视插头的节能倡议。
-
扫描二维码添加客服
微信在线咨询 - 客服:400-088-7011
- 售后:400-088-7011
- QQ:1484573216
- 邮箱:containerbox@163.com